漂亮!
第二把刀“拔刀术(居合)用杖刀”我还是头一次见,所以顺手在网上找了点介绍,放在这里算是给楼主续貂吧:tx:
居合道(いあいどう,英文Iaido)為基本上是以劍術中的拔刀術(或作居合)為主軸,將其現代武道化之後衍生出的武道。...居合是劍術諸技術的一環,修練的是在平時的狀態,當遇到敵人的襲擊時,如何快速反應過來的技術。居合是日文的詞,居為坐著之意,依字面翻譯便是互相坐著的意思。居合在室町時代由開山祖林崎甚助發明出來的時候,最一開始便是在坐著的狀態下,如何使用太刀來有效還擊拿短刀偷襲而來的敵人的技術。
以上来自wiki百科:
http://zh.wikipedia.org/wiki/%E5%B1%85%E5%90%88%E9%81%93
************我是分隔线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
北野武拔刀
作者:李长声
北野武主演的《座头市》是武打片,虽然也并不现实,但一招一式,以快取胜,不像我们的大片打得天花乱坠。原作是小说家子母泽宽1948年写的随笔,才五、六千字,写道:“天保年间有一个叫座头市的盲目的拔刀名手”,“手持藏刀杖的拔刀的达人,手法特厉害的按摩师”,仅此而已。男优胜新太郎拿来拍电影,从1962年到89年共拍了二十六部。这位座头市是浪人,东游西走,除暴安良,看点尤在于拔刀神速,嘁哧咔嚓就撂倒一大片。胜新太郎和座头市都出了名,而北野武饰演的座头市满头金发,最后睁亮了一对三角眼,全场大跳日式踢踏舞,虽然像是对胜新太郎追求惟妙惟肖的破坏,却也把自己的故事搞得很胡闹,可惜了演对手戏的浅野忠信的那份严肃。
日本武术里真有拔刀术。
“拔刀术”,大名叫“居合道”,但译成中文,只好以拔刀术名之,因为“居合”二字在中文里莫名其妙,不像柔道、空手道可以望文生义。“居”是坐的意思,拔刀术的特色是坐着拔刀。这种刀法是要比敌人更快地拔出刀砍杀,而且要练得随时随地都保持警惕,先发制人。动作基本是这样:跪坐,面对看不见的敌人,拔刀而起,劈砍,做挥掉血迹状,收刀入鞘。剑道当然也拔刀,但不以仓促临敌为着眼点,刀拔得悠然才显得沉着,胜利在握似的。日本人喜欢把事物弄得有禅味,拔刀术的禅味说法是“鞘中见胜负”。
15世纪中叶至16世纪中叶这一百年间是日本的战国时代,群雄割据,武林高手辈出。其中有一个叫林崎甚助重信的,身世不详,传说他做了一个梦,梦里被传授拔刀绝技,醒后就成了拔刀术鼻祖。门徒甚多,纷立流派。1876年明治政府发布废刀令,武士腰间失去大小两把刀,武术式微。大正及昭和初年,由于中山博道(1873-1958)等人的努力,拔刀术略为振兴。战败后美国占领军严禁武术,不许民间藏刀剑,拔刀术濒于灭绝。1952年美国主导的对日媾和条约生效,百禁顿开,武士道复活,全日本居合道联盟成立。“居合术”改称“居合道”,加一个道字,强调文化性,修炼礼仪,陶冶性情。当初是表演,后来发展为竞技。技艺等级为初段到十段,称号有三种:炼士、教士、范士。现在招徒最多的是梦想神传派。虽归为体育运动,但剑道、弓道也好,“居合道”也好,彬彬有礼的背后是杀敌之心。那挥掉血迹的动作,犹如收束雨伞后挥掉雨滴,更多了一份安然自信。
江户时代是天下太平,拔刀术也曾被走江湖的当作了聚众的招徕,摞起两三个木箱似的东西,站在上面拔一米多长的大刀,卖还魂丹、牙粉什么的。那年月日本人身材矮小,拔长刀尤为不易。遥想秦王当年,遭荆轲行刺,一时慌了手脚,竟拔不出剑来,旁观的臣子们惊呼“把剑推到身后”,才总算拔出剑,砍倒了荆轲。剑为何拔不出来呢?想来是秦王仓惶,剑别到了身子前面。拔剑的动作一般很自然是左手握鞘往屁股后面靠,舒展右手拔出剑。这个历史故事倒像为拔刀术提供了实战依据。上中学时读古文,把“流血五步,天下缟素,今日是也,挺剑而起”连成一气读,很觉得有一种话音未落剑出鞘的的气势。
影视把高手拔刀演得超乎现实,看得有趣,吟诗一首,云:电光一闪裂长空,霹雳千钧刃见红,此剑何曾出木鞘,但有风声鞘里鸣。而人家加藤周一是评论家,说出话来就别有意义,他说:“座头市是幕末盲人,是拔刀快的名人。他看不见远处敌人的动向,不能预知下一步形势的变化,所以也不能订出安全保障计划。但敌人一旦近身,电光石火般从手杖里拔出刀,忽地砍倒敌人。尼克松、基辛格的美中接近后,田中角荣反应非常快。他承认中国就像是座头市的手杖。战后日本外交是座头市型。” |